天天百科

食饮有节 五味调和1(6)

2023-06-09 分类:养生资讯

TIPS:本文共有 1018 个字,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。

「本文来源:趣观天下」

国华/著
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

明日看点:食饮有节,五味调和2

受《黄帝内经》启发的五谷饭和五行蔬菜汤

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。”

这句话源自《黄帝内经》,是饮食养生的总原则,也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平衡膳食宝塔。

“五谷为养”是指黍、秫、菽、麦、稻等谷物和豆类,是养育人体的主食;“五果为助”指枣、李、杏、栗、桃等水果、坚果,能辅助养护身体;“五畜为益”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禽畜肉食,能补益五脏精气;“五菜为充”则指葵、韭、薤、藿、葱等蔬菜,起到充实调养作用。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饮食有节,五味调和,才能达到饮食调养、精充气和的目的。

五行五色入五脏

中医认为,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,都可以通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联系起来。所以便有了“酸味、青色入肝,苦味、红色入心,甘味、黄色入脾,辛味、白色入肺,咸味、黑色入肾”的说法,但这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,只是一般规律。

1.为什么说很多病是吃出来的

俗话说“病从口入”,揭示了吃喝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。人的很多疾病固然跟遗传基因有关,但与后天饮食、生活环境、心情等关系也很大,尤其是饮食,生于食,病于食,死于食。

“纵口欲而百病生。”不正确的饮食会引起肥胖症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痛风等富贵病,影响和破坏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等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。

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海量养生、食疗信息中理出头绪,去伪存真呢?

2.饮食养生的三大关键

首先,食饮有节。

第一要有节制。不暴饮暴食、不偏食挑食是节制。《黄帝内经》里面有一句话叫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胃口太好,吃得过多,小心没养到身体反伤肠胃。

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,营养的输布储存,主要靠后天之本脾胃来完成。如果饮食没有节制,食物滞留,会加重胃肠负担,长此以往会伤及脾胃,引发很多问题,比如胃部胀满、疼痛拒按、呕吐不消化的食物、不思饮食、泄泻等症状。

《东谷赘言》曾明确指出多食的具体危害:“多食之人有五患,一者大便数,二者小便数,三者扰睡眠,四者身重不堪修养,五者多患食不消化。”就是说吃得多的人,可能会产生五个方面的问题,第一是大便多;第二小便频;第三影响睡眠;第四身材肥胖,对不起观众,看起来没有修养,自我约束力不够;第五容易消化不良。

【来源:沈阳晚报】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
如果觉得《食饮有节 五味调和1(6)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相关阅读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