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百科

从豫菜到国宴 在河南来这里品鉴(基本到了“天花板”)

2023-06-03 分类:养生资讯

TIPS:本文共有 2275 个字,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。

有时候,一句话装在心里,几十年可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。

“如果你把菜当命做,少加盐了心疼,少加醋了肺疼,那就不敢少加了。”

这是李志顺恩师、钓鱼台国宾馆国宝级烹饪大师侯瑞轩亲口传授给他的。

恩师善国宴菜,钓鱼台国宾馆首任厨师长,终身厨师长,国宝级烹饪大师,被誉为当代“国厨”。先后服务过共和国三代领导人,接待过伊莉莎白二世女皇、克林顿、叶利钦、明仁天皇等数百位国家元首。

作为恩师关门弟子,李志顺将“把菜当命做”这句话种到心里,让它生根、发芽、开枝散叶,让一笔一划都长在自己的五脏六腑,深植每一根毛细血管。

恩师驾鹤天国,“拿命做菜”的魂魄,他倾尽毕生通过一盘盘菜肴,让它衣钵承传。

余生,活着,他相信三尺灶台之上有神灵。

时间以及生活的各种际遇会风干身体,但那些烛照未来的开悟之语却历久弥新,装在心里,重于山、大于天、化于魂,最后由指尖儿传递至一个个紫砂盅内。

2021年10月27日上午,在重装归来的二合馆天泽街店,第三届“传承以师带徒·弘扬工匠精神”论坛暨冯杰“食文化”书画展举办。

此次活动汇聚了文艺、工商联、人社、商务、餐饮、媒体等各届宾朋。在论坛中,众人探讨了“豫菜是百菜之基”、“美食也要文人捧”、“匠心匠艺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”、“餐饮兴则百业兴”等话题。

席间,钓鱼台国宴菜侯派掌门宗师、河南省非遗长垣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131年二合馆传人李志顺大师再提师恩,话传承。

从豫菜到国宴,二合馆,一切都是“顶配”。

我们在吃饭的时候,到底在吃啥?

“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!”论坛上,此观点一出,应者众。

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化用了郁达夫“江山也要文人捧,堤柳而今尚姓苏”的诗句,表示“美食也要文人捧”。

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、陈式红烧黄河鲤鱼创始人陈进长:认识志顺大师几十年了,他做的菜还是几十年前的味道,一直没变,这份坚守很少有人能做到。

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会长、《中国烹饪通史》主编张海林:我们目前推出了16个著名技术流派,每个流派宗师都有几十甚至数百个徒弟,希望宗师们把自己的拿手绝活全部交给徒弟们,不要把技艺带走。

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范国栋:“硕德懿行”四个字,我们打算请名家来题,以激励我们学校的学子,这四个字,用来形容坚守行业的志顺大师是非常贴切的。

东方今报副总编辑曹亚瑟:对于志顺大师的学问十分敬服,他对于餐饮美食、文献典籍的研究,达到了出口成章的地步,这显示了一个厨师极深厚的文化修养。

长垣市烹饪协会会长江榜成:志顺大师是长垣人,二合馆创始于长垣,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做人,志顺大师都是长垣厨师非常突出的优秀代表。

锅盖大小的砧板上,李志顺大师一手扶着现在,一手排开未来。

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俊杰,著名学者、文艺评论家孙荪,天明中医健康董事长郭颖,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李保军、秘书长刘斌,以及鲁班张餐饮、邓记餐饮、解家河南菜、阿庄地道豫菜、煜丰汴京烤鸭、成师傅汴京烤鸭、满天星肉丝带底等企业负责人出席论坛。活动由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、河南省作家书画院主办,国家级李志顺大师工作室、二合馆天泽街店承办,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、长垣市烹饪协会协办。

“接着念”而不是“照着念”。

锅盖大小的砧板上,李志顺大师一手扶着现在,一手排开未来。

他以正宗钓鱼台侯派国宴菜为主打,承传唤醒千年豫菜招牌。

李志顺大师的百年老号二合馆,国宴菜小而精、小而美。

他根据二十四节气独创的时令国宴,“珍、野、名、特、鲜、精、养”,名贵与养生兼具,更融汇时节之美。

李志顺大师扛起的,是豫菜味,国宴味,更是中国味;

什么是中国味?

中国味,

是豫菜,川菜与鲁菜

是京剧,豫剧与秦腔

是苏绣,钧瓷,青花瓷,

是瓦房,窑洞,四合院,

是长江,黄河,松花江

是长城,故宫,圆明园,

…………

中国味,是人人心中守望的根

记住中国味,就记住了社稷;

记住了中国味,就记住了祖宗;

记住了中国味,就记住了恩情;

记住了中国味,就记住了根本,记住了中国。

“我的下半生要做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动厨行的师徒传承。”

中国人的文化自信,中国人的凝聚力和文化情怀,都凝聚在师门传承里。师徒关系是除血缘关系外最重要的关系之一。天地君亲师是咱们的老传统,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,习其道也,学其言语……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。

从古到今,师门传承贯穿中华文脉,《史记》上记载,孔子适周,问礼于老子。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。又如孟子师承子思,宋玉师承屈原,李斯师承荀子,司马迁师承董仲舒,梁启超师承康有为,吴昌硕师承任伯年,李可染师承齐白石等。

师门传承的,不仅是技艺,还有匠心。

“我们举办这个活动,初衷就是呼唤回归师徒文化,让更多传统技艺通过师徒传承代代相传,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感恩之心,重塑中国的感恩文化。”李志顺说。

2019年,做寿司的小野二郎94,他依然专心地捏着寿司,他说,“我会继续向上,努力达到巅峰。但没有人知道巅峰在哪里”。

2021年,李志顺大师从厨第42个年头,北望故园长垣,他时常会念及1980年早春父母的晨谈,鬓现华发的母亲“好好学厨”的叮咛,让他一步入厨行,越走越深,以致触摸殿堂峰巅。

他在三尺灶台上烹宴熬汤,他在工作室内授德传艺,他将“把菜当命做”做成一生箴言。

(文图资源特别致谢:河南省餐协靳中兴老师、好食记张静微老师和岚角传媒)

做成一生箴言。

(文图资源特别致谢:河南省餐协靳中兴老师、好食记张静微老师和岚角传媒)

作者/来源:强的宴

声明:版权归原创所有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
如果觉得《从豫菜到国宴 在河南来这里品鉴(基本到了“天花板”)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相关阅读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