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百科

养生是个大课题:中医养生

2022-02-23 分类:养生资讯

TIPS:本文共有 1260 个字,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。

中医养生的目的:中医养生的终极目标就是预防疾病,治未病。

中医养生的代表作:《黄帝内经》。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这样说:“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?”

“治未病”包含两个方面:一是未病先防,一是已病防变。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,不要等到病入膏肓了才手忙脚乱,四处乱求医。同时也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。

中医养生法则:中医养生就是“治未病”,就是通过养精神、调饮食、练形体、慎房事、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,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。

中医养生的养生理念:

其一,天人合一的养生观。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,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,寒热温凉,进行适当的调整,即顺天应时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其二,阴阳平衡的健康观。阴阳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,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记载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,这样才能健康一生。

其三,身心合一的整体观。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个方面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就写到:“形与神俱,而尽终于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。两者是一体的两个方面,相互影响,相互作用,缺一不可。

中医养生的五个基本原则:

一、协调脏腑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间的相互协调,即是通过相互依赖,相互制约,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。有生有制,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,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。

二、畅通经络: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。只有经络通畅,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。只有经络通畅,才能使脏腑相通、阴阳交贯,内外相通,从而养助腑、生气血、布津液.传糟粕、御精神,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,新陈代谢旺盛。

三、清静养神: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,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。因而,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。《素问·痹论》中说:“静则神藏,躁则消亡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在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说: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也强调了清静养神的养生保健意义。

四、节欲葆精: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所以,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,保持旺盛的生命力,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。《类经》明确指出:“善养生者,必宝其精,精盈则气盛,气盛则神全,神全则身健,身健则病少,神气坚强,老而益壮,皆本乎精也”。葆精的意义,由此可见。

五、调息养气: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,一是保养元气,一是调畅气机。元气充足,则生命有活力,气机通畅,则机体健康。保养正气,首先是顺四时、慎起居,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,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,不致耗伤。

总之,人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,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发生了障碍,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。所以,养生必须从整体全局着眼,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,全面考虑,综合调养。另外,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,更要坚持不懈地努力,才能不断改善体质。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调摄,才能达到预防疾病,治疗未病的目的。

如果觉得《养生是个大课题:中医养生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相关阅读
小编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