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百科

夏至,中医师建议:养生着重健脾祛湿调养心神

2022-01-13 分类:养生资讯

TIPS:本文共有 1405 个字,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。

栏目:新闻

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

6月21日是夏至,在中医养生理论中,夏至日“阴气生而阳气始衰”。由于岭南地区具有夏季高温湿热的气候特点,因此人体极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,常常是“无病三分虚”,容易出现疲倦乏力,头身困重、心烦不安、食欲不佳的症状。日前,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黄娜娜副主任医师表示,夏至养生应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征,留心守护阳气,着重健脾祛湿,调养心神。

中午适当小憩有利于补充精神

黄娜娜医生表示,起居方面,夏至作息宜“夜卧早起”,这里的夜卧,并非熬夜,建议23点前入睡,早晨5点左右若能自然醒,可以起床活动,若继续睡懒觉,起床后反而容易头昏脑涨。夏季中午温度高,不宜外出活动,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观点,11~13点为午时,此时气血流注心经,为人体“合阳”之时。所以,中午适当小憩有利于补充精神,午睡以15~30分钟为宜,不宜过长。夏日炎热,腠理开泄,人体多汗,易受风寒湿邪侵袭,因此衣衫要勤洗勤换,禁穿湿衣,此外睡觉腹部一定要盖好,更不宜夜晚露宿。在有空调的房间,应及时增加衣物,不宜长时间贪凉。此外,纳凉时应远门窗之缝隙,以免过道贼风侵袭,患得阴暑症。

“在饮食方面,天气日益炎热,很多人开始吃冷食,如冷饮、冰镇食品、凉拌菜等。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。”黄娜娜医生表示,心主表,肾主里,心旺肾衰,即外热内寒之意,故冷食不宜多吃,少则犹可,食多定会寒伤脾胃,令人吐泻。另外,随着气温升高,食物极易腐败、变质,肠道疾病多有发生。因此,一定要讲究饮食卫生,谨防“病从口入”。

黄娜娜医生表示,夏季降雨增多,加之气候炎热,人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机能有所下降,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症状。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易消化、清淡、温软的食物为主,尽量少吃生冷硬或肥甘厚味的食物。宜多食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猪苓、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,多食西瓜、黄瓜、丝瓜、冬瓜、苦瓜等应季果蔬。若不慎贪凉出现热伤风的症状,如发热恶寒、鼻塞流涕、头痛或头胀、恶心呕吐、食欲下降、全身乏力,腹痛腹泻时可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(液)缓解,若症状不见缓解,则要及时就医。

遵循“少动多静”的养生原则

黄娜娜医生表示,夏至运动宜遵循“少动多静”的养生原则,以免运动过强汗出过多导致阳气外泄。运动时,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,场地宜选择公园、河湖水边、庭院空气新鲜处,锻炼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广播操为好,一定要掌握好强度。若出汗过多时,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,切不可饮用大量凉水、冰水;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、淋浴,否则,会引起寒湿痹证、黄汗等多种疾病。

黄娜娜医生指出,夏属火,与心相应,人们在夏天除总感觉昏昏欲睡,无精打采外,还容易出现心烦胸闷的症状。这主要因为夏季气温升高后,人体皮肤血管和毛孔扩张,皮肤血流量会大增,供应大脑的血流量就会减少,大脑为了自保,就会降低兴奋性,人就易产生头昏困倦心烦等症状。因此夏至应要重视心神的调养。

嵇康《养生论》说,夏季炎热,“更宜调息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热亦于吾心少减,不可以热为热,更生热矣”。这里指出了“心静自然凉”的夏季养生法。黄娜娜医生表示,即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“心静”,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,保持心气平和,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,保持心情顺畅。

◆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◆文+/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◆图/孙俊军◆编辑:詹琪琳◆二审:张鹏◆三审:魏礼军◆素材来源:中山日报

本文来源:中山日报

如果觉得《夏至,中医师建议:养生着重健脾祛湿调养心神》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、收藏,并留下你的观点哦!

阅读剩余内容
网友评论
相关阅读
小编推荐